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| RSS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旅游信息 > 游记攻略

重庆,非去不可!来说说“非去不可”的理由

时间:2011-06-11 22:37:20  来源:  作者:

 

转播到腾讯微博
重庆,非去不可!来说说“非去不可”的理由

 

合川钓鱼城

 

转播到腾讯微博
重庆,非去不可!来说说“非去不可”的理由

 

武隆天生三硚

 

转播到腾讯微博
重庆,非去不可!来说说“非去不可”的理由

 

涪陵白鹤梁 本组图片均为央视广告片截屏图

时报讯 (记者 肖瑶 罗薛梅)重庆的主题宣传语是什么?重庆欢迎你?魅力之都……如果你只知道这些,那你就out了。

为了补课,你需要在新闻联播结束后看看央视一台。注意,19点40分左右有一段宣传片,里面会呈现武隆天生三硚、大足石刻等重庆六大旅游精品,或者荣昌、万盛等5个代表区县。两个版本宣传片的最后都有一句相同的主题语:“重庆,非去不可”。

市旅游局说,这句话现在已经申请了注册商标,成为重庆市的宣传口号。

前段时间开始,“重庆,非去不可”在央视频频亮相。网友“Koyshang”说,他第一次看,就被“非去不可”这句话吸引了。“这四个字,把重庆人天生的自信、豪迈、霸气、耿直、好客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”

他还对比分析了“四川好玩”这个广告语。“我觉得这四个字非常符合四川人的性格和现状,是一种悠闲的性格表现。这也许正是巴文化与蜀文化的区别吧!”

网友“耳东陈”评价这句广告语说:“有力度,有韵味!铿锵、自信、惹人遐想,有点重庆崽儿的话语风格。”

外地网友“中国西瓜”说,看了这个宣传片之后“我要去重庆”。这也许是对“重庆,非去不可”的最大认同。

也有网友担心,这句话显得霸道了点,会让人有逆反心理。“世界上哪个地方是非去不可的?”

“有点冲动有点激情,这句主题语有重庆人的味道”

“我一直想找这么句上口,能体现重庆特色,还能给人深刻印象的主题语。”说起“非去不可”,罗兹柏昨天一脸兴奋。作为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,他也曾为重庆提出了“远东名城、激情之都”的宣传语。

“你觉不觉得,重庆人形容某件东西非常好,用词就会比较绝对。比如‘好得不得了’、‘太霸道了’。”罗兹柏说,“非去不可”的霸气里面,蕴含着重庆人的味道。“重庆人的个性就有点霸气,比较耿直,又很直爽。‘非去不可’,显得有点冲动,有点激情,但又是中性的。”

“你说非去不可,我就偏偏不去。”有人担心,“非去不可”给人的感觉不太舒服,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。

罗兹柏对此评价说:“非去不可,不等于非来不可。”他认为,“非去不可”可以理解成第三方的声音,可以是一个外地人想去重庆的心声,也可以是一个外地人到过重庆之后的评价,所以通常不会让人反感。如果改成“非来不可”就有点浑了,因为那才是重庆人对别人的强迫。

罗兹柏补充说,说出“非去不可”的第三方,感觉上比较认同重庆霸气、耿直、有点码头色彩的地域文化,与重庆人有共鸣。“这是人格化的语言,说明这个第三方,他到过重庆,‘非去不可’是针对他自己的心理感觉,来得很直接。”罗兹柏说,这种情绪到了极点,脱口而出的评议,是非常有号召力的,也应该能够被更广泛的人群所接受。

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宣传语,比如彩云之南说的是云南,好客山东当然指齐鲁大地,熊猫故乡一下子就能让人想到四川。在许多有特色的宣传语中,重庆怎么突围?

罗兹柏说,“非去不可”没有直接说出重庆的特色,但更有悬念,能引起好奇心。“究竟为什么非去不可,非去不可的理解是什么。”罗兹柏说,这是比较有突破性的一句话,“以前没人使用过,而且冲击力也很强。”

罗兹柏认为,这句主题语有两层含义。“第一,它是区别于以前去过的地方;第二,它不是从一个完美的角度来宣传,而是张扬了独特魅力。”罗兹柏说,这其中的潜台词是,“该去的都去了,现在非去不可,说明有了新发现:还有一个重庆很值得看。”
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推荐资讯
相关文章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